臨汾新聞網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p>
一場場春風化雨、入腦入心的理論宣講,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植干群心間;
一篇篇聚焦發(fā)展、激揚奮進的新聞報道,生動展現城鄉(xiāng)的蓬勃新貌;
一次次不啻微芒、積微成著的文明實踐,匯聚造炬成陽的道德星輝;
一項項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文旅活動,點亮百姓生活的“詩與遠方”……
2024年,注定不平凡。這一年,臨汾市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始終緊扣中心任務,服務發(fā)展大局,以履職盡責的堅守、創(chuàng)新實干的激情,為加快實現“三個努力成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臨汾篇章,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和有利文化條件,奏響了新時代臨汾高質量發(fā)展的強音。
理論武裝
固本培元 凝心鑄魂
思想是前進的旗幟,理論是行動的先導。
過去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聚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首要政治任務,持續(xù)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切實以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有力推動其在平陽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市域高質量發(fā)展凝心鑄魂。
理論學習走深走實——
理論修養(yǎng)是干部綜合素質的核心,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一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guī)則》,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年共集中學習24次,集中研討12次。
我市還邀請尹燁、周鴻祎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講座;邀請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圍繞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專題輔導,為推動臨汾高質量發(fā)展全面提質提速加持賦能。
通過莊嚴舉辦臨汾解放日紀念活動、國慶升國旗儀式等主題學習活動,以及開展黨委(黨組)理論學習列席旁聽工作,進一步筑牢了黨員干部的思想根基。
理論宣傳入腦入心——
基層理論宣講是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徑,是打通理論宣傳“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2024年,我市舉辦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省委宣講團報告會,并組建市委二十屆三中全會宣講團,“百千萬”四線宣講團成員進機關、進農村、進企業(yè)、進學校、進社區(qū),赴基層開展高標準、接地氣的宣講。據統(tǒng)計,全市共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市委五屆七次全會、八次全會精神等基層宣講5000多場,受眾62萬余人,推動黨的好聲音“語潤萬家”、聲入人心。
理論研究有聲有色——
一年來,全市社科理論工作者堅持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以學促干,圍繞“三個努力成為”奮斗目標,積極撰寫調研報告和理論文章,取得豐碩成果。其中,4篇調研報告獲得表彰獎勵,尤其是《新時代黨的理論宣講的探索與思考》榮獲全省宣傳思想文化調研成果一等獎。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3篇理論文章在《山西日報》《前進》雜志刊發(fā)?!凹橙⌒聲r代思想偉力 激發(fā)高質量發(fā)展動能”主題征文活動中,我市9篇文章入選,并被省委講師團通報表揚。此外,《廉潔守初心 清風揚正氣——臨汾清廉故事精選100例》首發(fā);在全省率先出版《臨汾市扶貧志》《臨汾市全面小康志》,為深入闡釋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理支撐。
輿論宣傳
導向鮮明 昂揚奮進
講好“臨汾故事”,匯聚磅礴偉力,輿論宣傳肩負重大使命。
過去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旗幟鮮明地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和正面宣傳為主,全方面、多角度、立體式展示臨汾高質量發(fā)展的生動實踐,唱響自信自強、團結奮斗的主基調,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新聞宣傳濃墨重彩——
圍繞城市“雙品質”建設、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文旅融合發(fā)展、“冬季行動”等重點工作,我市新聞宣傳主管部門組織協(xié)調各級主流媒體,先后開辟“坐上飛的游臨汾”“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等48個專題專欄,分主題、分領域推出《海報為什么這樣紅》《陽臺上 月光下》等上百部融媒爆款,在中央主要媒體共刊(播)發(fā)各類新聞稿件2800余篇(條)。這些報道不僅展現出“臨汾干部的樣子”,更凝聚起“相信相信的力量”,極大地激發(fā)了全市上下的奮進動力。
我市分別以“中國經濟的下一程: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中國經濟的下一程:塑造新動能 釋放新活力”為主題,舉辦了第十屆、第十一屆新華網思客年會,錢文忠、鄭永年等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縱論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為“熱點臨汾”高質量發(fā)展蓄勢聚力。
網絡宣傳推陳出新——
圍繞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紀學習教育、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重點內容,我市網絡媒體開設專題專欄86個,推送稿件972篇。開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山西行、“忠義天下”海外華文媒體山西行活動;開展了第二屆“愛臨汾·贏未來”正能量網絡微視頻創(chuàng)作大賽,征集微視頻作品12679個,展播優(yōu)秀作品152期458篇,閱讀量102萬……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網上網下的主旋律持續(xù)唱響。
社會宣傳形成聲勢——
一年來,我市開展“祝福祖國”主題升國旗儀式等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活動,有效營造出莊重、喜慶、熱烈的社會氛圍。組織開展2024年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活動,為農村地區(qū)送去知識與關懷,促進了城鄉(xiāng)文化交流與發(fā)展。
對外宣傳亮點紛呈——
開展“文明的印記”海外網絡大V探訪活動,舉辦“臺商臺青走晉來”臨汾專場文藝演出,《美麗中華行》欄目《尋根問祖 堯都臨汾》在香港衛(wèi)視播出,CGTN刊播壺口瀑布外宣報道,陶寺遺址博物館以及小西天、廣勝寺等景區(qū)在新華網海外版等媒體頻頻傳播……一項項近悅遠來的采訪活動,一次次聲名遠播的外宣報道,在提升臨汾知名度、美譽度的同時,生動多彩的“臨汾故事”吸引了海內外受眾慕名而來。
融媒宣傳質效提升——
2024年8月28日,“學習強國”臨汾學習平臺APP端正式上線。
圍繞這一平臺,我市高度重視宣傳推廣運用工作,積極開展“學習強國”進社區(qū)、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yè)系列活動,舉辦“學習強國”臨汾學習平臺建設業(yè)務培訓班,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指尖上的加油站”、離不了的“掌中寶”。
與此同時,“臨汾隨手拍”作為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網絡問政平臺,一年來共收到問政貼2068條,有效問政貼1297條,辦結1126條,辦結率86.81%,切實提升了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
核心價值觀
立德潤心 培根育人
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過去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持續(xù)發(fā)力,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全領域培育文明風尚,市民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全面提質提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精神文明建設特色鮮明——
2024年8月15日,我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向全市發(fā)布并號召廣大市民積極踐行“文明十小事”“健康十小事”“環(huán)保十小事”。
三個“十小事”的制定發(fā)布,既是落實“最初中國·文明臨汾”十大專項行動的具體舉措,也是推動臨汾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fā)展的現實選擇,為此市委宣傳部牽頭制發(fā)宣傳和推廣方案,積極開展三個“十小事”“七進”宣傳推廣活動,使文明健康、低碳簡約、綠色環(huán)保成為臨汾最鮮明的標識,我市也由此探索出一條新時代文明實踐新路徑。
我市聚焦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chuàng)建,一體推進城鄉(xiāng)精神文明建設,還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張榜、示范、引領、風采“四個行動”,構建“中心-所-站-點-崗”五級服務陣地,推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和拓展。
公民道德建設傳遞新風——
培育道德沃土,共揚文明新風。一年來,我市積極推薦堯都區(qū)汾澤社區(qū)黨委書記趙文菊、侯馬市見義勇為外賣員郭文君、拾金不昧司機楊義民參加“中國好人”評選,臨汾市第一小學學生陳瑞杰入選新一屆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組織王荔等9名好人模范參加“中國好人榜發(fā)布式”及跨區(qū)宣講交流;開展尊崇和禮遇好人模范活動。現在,學習好人、宣傳好人、關愛好人、爭當好人的氛圍愈發(fā)濃厚,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之風吹遍平陽大地。
核心價值培育深耕厚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一年來,我市組織承辦第七屆山西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微視頻)征集展示活動優(yōu)秀作品發(fā)布儀式,以小切口展現大視野、小故事體現大情懷,拓寬了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形式。同時,通過發(fā)布移風易俗倡議書,編印《移風易俗樹新風》宣傳手冊,開展集中宣傳活動260余場,引導群眾摒棄陳規(guī)陋習,深化了移風易俗,樹立了文明新風。
愛國主義教育拓展深化——
激發(fā)愛國熱情,傳承紅色基因。第九屆“好基地講好故事”的開展,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懷持續(xù)增強;“似火青春——八路軍學兵隊歷史回顧展”的開展,為我市增添了新的紅色標識。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布展提質升級,推薦堯都區(qū)烈士陵園、侯馬晉國博物館申報省級愛國主義教育資金等舉措,切實強化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
文化強市建設
欣欣向榮 可圈可點
文化是根,根深則葉茂;文化是魂,魂立則業(yè)興。過去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興業(yè),持續(xù)豐富優(yōu)質文化供給,持續(xù)推進文旅融合步伐,推動我市實現文化大市向文化強市的跨越。
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打造一條街、火爆一座城”,從民俗展示,到創(chuàng)意市集,再到特色展演……一年來,我市以“嗨在貢院街”為主題,成功舉辦9場系列文化活動,解鎖廣大市民和游客的全新體驗,業(yè)已成為展示臨汾城市品質魅力的一張耀眼名片。
不止于此。臨汾半程馬拉松、第六屆堯都文化旅游節(jié)、大槐樹尋根問祖旅游季、七里峪森林音樂節(jié)、五洲同聲唱黃河等60余項系列文化活動的舉辦,陽臺音樂會等系列文化活動的策劃推出,不斷賦予文旅新的表現形式,帶動了業(yè)態(tài)煥新升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我市舉辦了“騰訊視頻精品微短劇基地”揭牌和“跟著微短劇游臨汾”啟動儀式、“光影臨汾·中國精品微短劇之夜”,推出《過年好之花饃饃與馬卡龍》等一批精品微短劇,“微短劇之城”建設加速推進,為城市“雙品質”建設注入新動能。
文化惠民用情用力——
豐富文化供給,賦能美好生活。一年來,我市舉辦“山西文學周·臨汾篇”、首屆西戎文學獎評選、全省鄉(xiāng)土文化能人技藝大賽、第八屆“梨花獎”戲曲票友大賽,組織開展“大美臨汾——群眾文化基層行”“送戲下鄉(xiāng)”“惠民下鄉(xiāng)”演出等活動,切實把“文化盛宴”送到了群眾身邊。全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4852場、農村寄宿制學校電影放映3969場,覆蓋2071個行政村、441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累計觀影人數達100余萬人。
文藝精品沁潤人心——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一年來,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踐行藝術為民,圍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主線,創(chuàng)作出歌曲《相約臨汾》、戲曲《精衛(wèi)填海》等一大批叫得響的文藝精品。同時,我市舉辦了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展演等活動,高水平編寫了《讓文物說話——臨汾文物大觀》《晉國史研究》系列叢書,高品質出版了《看臨汾》《晉國文化》雜志,“看臨汾”官方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
文化傳承煥發(fā)新顏——
文化傳承綿延歷史文脈,文明接力鑄就盛世榮光。一年來,我市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做好低級別文物保護工作,繼續(xù)實施文明守望工程,推進文化建筑認養(yǎng)工作。開展了《巍巍如天——陶寺遺址考古成果精華展》、“戲曲文化進校園”等活動。特別是陶寺遺址博物館的盛大開館,為生動展現陶寺遺址重要考古研究成果,進一步呈現中華文明起源與發(fā)展進程,探究早期國家文明形態(tài)提供了重要平臺。
文化產業(yè)成果豐碩——
文化賦能、以文興業(yè),頻頻亮相國內各大文博會的“臨汾”,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創(chuàng)新的產業(yè)活力。一年來,我市組團參加了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第七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新疆喀什文化產業(yè)博覽交易會,文化產業(yè)項目投資額、融資額、簽約額、展品銷售額,均位居全省前列,翼城花鼓、霍州鶯歌、吉縣嗩吶、鄉(xiāng)寧民歌等臨汾元素強力吸睛,大放異彩。
文旅融合深度推進——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市暢通文旅融合“經脈”,一年來舉辦了2024云丘山越野賽、“大吉520黃河英雄會·汽車越野文化季”等文旅活動。舉辦“與輝同行”山西行臨汾場活動,通過“直播帶游”“直播帶貨”,讓游客領略了大美臨汾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推出“一眼萬年看臨汾”“游臨汾·讀歷史”文物主題游徑,吸引眾多研學團、親子團來臨。特別是以《黑神話:悟空》熱為契機,推出“跟著悟空游臨汾”“鳥瞰臨汾空中游”“十二古建打卡游”等主題旅游線路,帶動了臨汾文旅火爆出圈。
此外,“山西·臨汾感悟晉南民宿之旅線路”還成功入選文旅部鄉(xiāng)村四時好風光“歲時節(jié)令 自在鄉(xiāng)村”全國鄉(xiāng)村旅游精品線路。
文化交流成效顯著——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一年來,我市堅持“請進來”,舉辦第六屆堯都文化旅游節(jié)、大槐樹尋根問祖旅游季系列文化活動等,讓廣大游客深度領略了“最初中國·文明臨汾”的風采;堅持“走出去”,加強與國際友好城市的交往,在津巴布韋維多利亞瀑布城精心策劃組織了2024年“印象臨汾”經貿文化交流活動,推動臨汾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守正創(chuàng)新?lián)姑?,凝心聚力奏強音?025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姿態(tài),不斷提升思想引領力、輿論影響力、文明塑造力和文化競爭力,繼續(xù)為我市加快實現“三個努力成為”奮斗目標,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臨汾篇章貢獻力量。
記者 劉玉林 孫宗林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