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和祥經(jīng)理張俐麗將茶包遞到顧客手中。
“太原人最愛喝的茶。”
“百年老字號,去了還想去,喝完還想喝。”
“年夜飯桌上有了乾和祥的茶,才像過年?!?/p>
……
太原乾和祥茶莊的顧客留言本上,寫滿了這樣的話語。
從列入非遺名錄的制茶技藝,到“做良心產(chǎn)業(yè)”的經(jīng)營理念,乾和祥早已成為晉商文化的一張名片。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它堅守“20元一斤老味道”的故事。
“就認這個味,就好這一口”
“照舊,一包茉莉花。”
倒了兩趟車、穿過半座城,暮春時節(jié),家住太原尖草坪區(qū)的李明德老人,又一次來到乾和祥,只為買一包20元的茉莉花茶。
家里什么時候開始喝乾和祥的茉莉花茶,李明德也記不清了。只是依稀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爺爺?shù)牟韪桌锞陀幸豢|茉莉香。逢年過節(jié)、親朋來訪,更是少不了這一壺好茶。
“過幾天兒子從外地回來,他也惦記這個味。”李明德摩挲著手中的茶包,就像拂過一位多年的老友,“家里四代人,就認‘乾和祥’。”
自1918年建店至今,作為全國僅存的8家茶零售行業(yè)“中華老字號”,乾和祥的茶香始終縈繞在太原鐘樓街上。
1995年,乾和祥茶莊將一款茉莉花茶定價為20元一斤。這款茶價格親民、口感鮮美,30年下來,已經(jīng)成為許多太原人的“口糧茶”。
乾和祥的貨架上,一個個茶包堆疊整齊。茶包上印著紅色的數(shù)字,既是茶葉的編號,也是一斤茶葉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數(shù)十個茶葉品類梯度排開。
“20、38、58、80、100……”
100元以內(nèi)的茉莉花茶,乾和祥就有5種。尤其是這20元一斤的,放眼全國可能也是孤品。
“現(xiàn)在茉莉花茶一般都得一兩百塊,甚至更貴?!?2歲的馬敏志是店里的老主顧,她說,“乾和祥的便宜,但喝起來一點不差?!?/p>
20元一斤的價格,并不意味著對品質(zhì)的放松。
茶坯精選福建春茶,茉莉花采自廣西伏天,泡水后的味道更是講究。針對太原水質(zhì)堿性偏重的特點,乾和祥的老師傅們沿用古法技藝,經(jīng)過反復(fù)拼配、萃香,最終打造出一款適配普通自來水的“平民茶”。
“就認這個味,就好這一口?!瘪R敏志說,每次路過鐘樓街,總會被乾和祥的茶香吸引,總會進店買一包茶。
“再難,也要續(xù)上這口老味道”
老味道的堅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早在十多年前,茉莉花茶的原料成本便已壓過20元的售價。店里的員工們紛紛提議停售或漲價——
“成本高了,價格就該跟著漲漲?!?/p>
“別這么賣了,天底下哪有賠錢的買賣。”
大家的意見,加上連月的虧損,讓經(jīng)理張俐麗也產(chǎn)生了動搖。
那段時間,由于原料沒供上,這款茉莉花茶停售了20天。幾乎每天都有老主顧前來詢問,但都失望而歸。
張俐麗清楚地記得,一天傍晚,一位環(huán)衛(wèi)工攥著皺巴巴的紙幣推門而入:“還有20塊的茶嗎?”
“沒有”兩個字到了嘴邊,張俐麗卻說不出口。她頓了頓說:“過些天您再來,貨就到了?!?/p>
那個月的例會上,張俐麗和店員們推心置腹地交流后,終于作出艱難的決定——“再難,也要續(xù)上這口老味道。賠錢也要干!”
“不圖厚利、為廣招徠”的店訓(xùn),讓大家明白,客人們的口碑,比賬本上的盈虧重得多。而“義利相濟”,也讓乾和祥每年都為這“賠本買賣”備下萬斤茶葉。
2021年,鐘樓街啟動修復(fù)工程?!扒拖橐徇w”的消息,急壞了老主顧們。
停業(yè)前那段日子,乾和祥的門前每天都會排起長隊。許多人特地趕來,看看相伴多年的老鋪,問問店面會搬到哪里,再買上幾包愛喝的茉莉花,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在老地方留住老味道!”張俐麗背負著這份期盼,奔走于許多古街改造部門。關(guān)鍵時刻,經(jīng)太原市政府協(xié)調(diào),乾和祥最終“原址回遷”,經(jīng)營面積還擴大了三倍。
還是原來的地方,還是熟悉的味道。重新開業(yè)當天,乾和祥的門前又排起了長隊……
“店里最金貴的不是茶葉,是人心”
乾和祥貨架上的“斗”形茶包,一面印著“日進斗金”,另一面印著“方方正正做人”。
2006年秋,張俐麗接任乾和祥經(jīng)理時,正趕上茉莉花茶原料價格上漲。那些天,由于受陰雨天氣影響,店里部分茶葉受潮。初任當家人,她就聞到茶葉中一股“水悶氣”,苦澀中雜著若有若無的霉味。
張俐麗走向柜臺,眼前包好的茶葉堆成了小山。拆開紙包,茶葉顏色暗沉,香氣混沌,全然失了茉莉花的鮮靈。
“全撤!”
“受點潮沒事的。”在場的店員趕快過來勸阻。
“乾和祥容不得雜味,茶湯里飄著的,可不只是茉莉花?!?/p>
一時間,貨架上的茶包盡數(shù)清空。這是一場無聲的宣示——“誠信”二字,重于千金。
“我和我父親兩代人都在乾和祥工作?!?6歲的店長宋常青對記者說,“1991年入職那天,父親特別叮囑我,店里最金貴的不是茶葉,是人心?!?/p>
宋常青能記下不少老主顧的口味,她總是叮囑年輕的店員們:越是反復(fù)詢問的客人,越要耐心作答;遇到腿腳不利落的客人,要上前攙一把。
“這些細小的關(guān)懷,往往更有分量?!彼纬G嗾f,這是她從老掌柜的行事里讀到的秘密——早年間,乾和祥的老掌柜們,總在雨雪天時備著姜湯,讓那些奔波的客人暖胃又暖心。
如今,乾和祥的柜上,也總備著免費的熱茶,讓過往的環(huán)衛(wèi)工、快遞員們進來喝杯茶、歇歇腳,感受那份歷久彌新的溫暖。
“這杯茶里盛的滿是新潮”
鐘樓街的晨霧未散,乾和祥門前已有許多年輕的身影。掃碼付款,一杯泡好的熱茶就交到客人的手中。
“節(jié)假日里,‘杯杯茶’一天能賣出2000多杯?!睆埨惛嬖V記者,推出“杯杯茶”的初衷并不是為了盈利,而是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喝到平價、健康的茶飲。
三元一杯、兩元續(xù)杯的價格,用的是古法托底,穿上了隨行吸管杯的“新衣”。
“便宜,好喝!”青年們拍照、打卡,喝的是巖骨花香,品的是百年未改的品質(zhì)堅守。乾和祥也把“不圖厚利”四個字,從老主顧延續(xù)到了“Z世代”。
2021年春,乾和祥茶莊與山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山西君雁藥業(yè)合作,用山西的新桑葉配以廣西的茉莉,一款“茉莉桑葉茶”很快便得到市場的認可。
同年,一位年輕的姑娘走進乾和祥,嫌熱茶“燙嘴”。張俐麗嘗試了多種搭配,最終以涼爽的原葉茶叩開年輕人心扉,冷泡茶也隨之熱銷。
茶莊不負每一位顧客,顧客也選擇與茶莊雙向奔赴。
在乾和祥的視頻號下,有許多網(wǎng)友深情的留言。有的說,“買的是最便宜的茶芯,喝的是最舒適的人生”;有的說,“這茶一喝就是幾十年,戒不掉嘍”;還有的說,“在百年茶莊薅三元一杯的‘羊毛’,這杯茶里盛的滿是新潮”。
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交響,在乾和祥從未停歇,如同這個茶莊所在的這座城市——既擁有厚重的歷史底蘊,又涌動著創(chuàng)新的生機。
茉莉香飄30年。
這茶香乘著晚風(fēng)飄揚,縈繞在鐘樓街的青磚黛瓦間,和六味齋的醬肉、清和元的頭腦、雙合成的糕點一道,在晨昏交替的煙火氣中,與太原人長久相伴……
記者:山西日報蘇曉晨 山西晚報趙晉燕
責(zé)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