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傳奇——兩位文化學者筆下的高僧法顯
由法顯到錢學森
□ 郭天印 張 劍
法顯是偉大的愛國者,法顯是創(chuàng)新的探路者。前面我們已經知道,無論法顯西行,還是法顯東歸,其征途之上都充滿了坎坷,充斥著苦難。然而,所有這一切都不會也不能擊倒法顯,尤其應該看到的是,作為一個遠方而來的大德高僧,法顯在天竺已經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擁有了眾多的信眾“粉絲”,若論金錢地位榮譽,可以說尊貴無比。然而,這同樣不能阻止和動搖他回國報效、把自己學成之所得回饋祖國的決心和信心。驅使他這樣做的力量是什么?是信念,是初衷,是無與倫比的精神力量。
1800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在談論法顯精神的時候,往往會想到另一個人,一個同樣偉大的愛國者,一個在科學界同樣偉大的“大德高僧”,這就是錢學森。應該說,從諸多層面的意義上講,錢學森就是當代之法顯。發(fā)生在錢學森身上的故事,也可以說絲毫不遜色于法顯。身處20世紀50年代,美國國內麥卡錫主義甚囂塵上,在那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下,許多學有所成的中國學者和留學生都不得不默默沉靜下來,將回國報效的念頭暫時擱置起來。相比較于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留美學者,錢學森在當時的美國科學界尤其是航空航天領域,具有崇高的威望、超絕的成就,一度時間,包括美國國防部在內的眾多機構和高官也都對他尊重有加。然而,立志中華之振興,留學更為著有朝一日報效祖國的錢學森當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當他在收音機上聽到那一聲氣壯山河的“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的世紀宣言時,他久藏心中的那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頓時澎湃激越,情如火山噴發(fā)般再也不可壓抑下去。
同樣是學成回國,法顯在漂泊的大海上經歷了驚濤駭浪、斷糧斷水和生死頃刻之間的生命考驗,而錢學森則在那個美麗國的洋房里經受了非人的折磨、無理的審訊。為了防止這個其作用“勝過5個師”的中國人有朝一日出現(xiàn)在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中國科研陣營之中,他們不僅將他無端軟禁5年,5年間不許他接觸任何的科學技術和相關信息,而且還在將他“驅逐”出境時,扣押了他全部的書籍和筆記,甚至連一張紙都不讓他帶回中國。然而,這些又怎么能夠磨滅一個愛國者、一個信仰意志堅定的科學家報效祖國的決心和意志呢?在祖國母親的關懷下、營救下,1955年,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祖國。而錢學森的歸來,也正如法顯歸國之后立即馬不停蹄地將全部精力與意志投身于佛學研究與佛經譯著事業(yè)之中一樣,錢學森以他絕對超乎于一般天才的精力與學養(yǎng),為了中國的導彈和航天事業(yè)做出了真的超過5個師作用的偉大而杰出的貢獻,成了中國可以傲立于世界的導彈之父和航天之父。
從法顯大師到錢學森,他們之間相隔了將近1800年的時光,但是他們的身上所折射出來的精神是相同的,他們的氣息是一脈相承的,他們的品質是同樣高貴的,魯迅先生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濒斞赶壬倪@一段名言,正是在其抄寫《法顯傳》全書之后所發(fā)出的感慨,而錢學森難道不同樣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嗎?
法顯大師離開我們已經1800多年,錢學森先生離開我們也已經14年了。然而,法顯大師留給中國佛學界的皇皇巨著,無不經典;錢學森大師為我們所開創(chuàng)的航天事業(yè)也正以震撼世界的偉大成就而成為國家的力量、國人的驕傲,成為中國科學技術昂然挺立世界潮頭的象征。慶幸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先賢,我們更應該繼承他們的精神力量、意志氣質。惟其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在任何的困難面前不為屈服,在任何的利誘面前不會動搖。同樣,我們也相信如今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會以法顯和錢學森這樣的大師為榜樣,努力學習、學有所成,并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以那么一種決絕和勇毅回歸祖國懷抱,將自己所學所獲報效民族、報效國家,以此來增添我們民族的榮耀。
責任編輯:暢任杰